查看原文
其他

【头条】湖北日报整版报道“四位一体”乡建湖北模式:美丽宜居乡村怎么建?咱们群众一起干!

2016-06-30 乡侬


前言:

6月27日,中共湖北省委机关报《湖北日报》第8版,整版专题报道湖北省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专题《美丽宜居乡村怎么建  咱们群众一起干》,以整整一个版面的篇幅推出美丽乡村建设“湖北模式”。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湖北模式正式向外推介、宣传。引起业内高度关注,同时通过今日头条号“湖北发布”(湖北省党务信息、政务信息官方发布平台),在网上形成新一轮的传播效应。


美丽乡村怎么建,全国各地有不同模式和范本,那么“湖北模式”为何引起湖北省住建厅、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作为一种典型样本推出呢?


今天,乡侬君将全文刊发这篇关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湖北模式的稿件,与所有关注、关心湖北美丽乡村建设的广大网民分享。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是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政府引导、

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

将群众组织起来,

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

努力建立“自上而下”

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树立“四位一体”美丽乡村建设理念

我省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四位一体”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强调要建立“乡贤推动、资源联动、产业带动、文化驱动”的“四力共振”动力机制,强调美丽乡村建设不完全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不仅是“自上而下”的问题,更是“自下而上”的问题。


加强宣传 引导村民积极学习

在实践中,各地利用横幅、标语、广播、微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村庄环境整治的意义、成效,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在一些地方,由村两委牵头,组织村民代表到示范村现场实地参观。让村民看到美好愿景,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村庄建设与改造提升。 省住建厅以“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组建专家团队,正在组织对17个市州巡回宣讲美丽乡村建设的理念与方法,培训对象包括村支书及住建部门和乡镇等相关人员。


发动组织 充分调动村民的力量

为更好推进村庄建设,很多地方成立了常务理事会和各专项协会等组织,负责村庄建设相关工作。通过基层农民群众推选,形成村庄自治管理组织架构,树立村民“自己议、自已定、自己做、自己管”的主人翁意识。 美丽乡村建设,要让建设成果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愿意干、乐意干、积极干,形成共同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农村环境和干群精神面貌“双改变”

全省改造农村危房56万户,200多万困难群众住上了安全房。

全省农村地区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515座,配备收运车6.5万辆、收集箱215万个、保洁员9.4万人。

全省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约2000套、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约16500套,配套管网近3000公里。

省发改委组织创建绿色幸福村36个;省住建厅组织创建宜居村庄1000个、美丽乡村示范项目31个;省环保厅连片整治村庄3958个;省林业厅组织创建绿色示范村1500个;省农业厅组织创建国家级生态村22个、省级生态村1959个、桔杆能源化利用试点21处。

500多处传统村落列入保护计划,其中89个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12个乡镇、7个村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景观名镇、名村;12个乡镇、8个村被列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不仅使农村人居环境有了巨大改观,各级干部群众也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通过共同谋划蓝图、反复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大家一起劳动,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的信心也不断加强,热爱集体、建设家乡的热情高涨,乡村治安逐步好转,文明新风逐步形成,公序良俗得以确立,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干部群众讲条件的少了,讲怎么做的多了,过去的一些“等靠要”思想得到转变,省领导提出的“先动手、后伸手、不空手”的要求,正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得到落实。


众志成城 家乡旧貌换新颜

通过广泛发动群众,村民清洁家乡、美化家乡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些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引导村民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旧物利用,发挥群众智慧,打造成本低、效果好、独具乡土特色的乡村景观。


☆红安县永佳河镇喻畈村



从2014年10月开始,喻畈村两委和党员代表深入到全村每家每户沟通,与村民坦诚交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并通过发放倡议书、张贴横幅、标语、召开座谈会和动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将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意义和当前形势给村民们作宣传讲解,使广大群众摒弃了“等靠要”思想。全村召开各类形式的群众会议近300余场,发挥村民民主权利,乡村建设让村民知晓、让村民参与。


喻畈村两委多次组织各湾小组长和部分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学习,广大群众建设自己家乡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喻畈村贯彻群众路线,按“四个一点”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每家每户凑一点,乡贤能人捐一点,村集体及小组理事会借一点,再争取上级政府支持一点。此外,带动群众有力出力,自觉投工投劳,最大程度地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以此破解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人力、财力以及拆迁等难题。


以喻畈村的12组大董家为例,大董家村民自筹资金近15万元,村民积极投工投劳近1000工日,自愿拆除茅厕、猪圈、牛棚等有碍观瞻的破旧建筑45间。如今,大董家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别具风味。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平均每天到村湾游玩的自驾游车辆都达到一百多台。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巴徐村徐治湾



2015年10月,巴徐村村支书徐国栋创建了一个名为“幸福徐治 美丽明天”微信群,这个微信群成为留村和在外的徐治湾人联系的纽带,人数达到170人,十分活跃。聊着聊着,大家就聊到了家乡的衰败面貌不改不行,慢慢形成了“徐治湾不能再这样垮下去了”的共识。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互动性让徐治湾几位乡贤的“呼喊”传到了每一个徐治湾人的心中。


2015年11月29日,徐治湾举行美丽乡村建设启动仪式,通过共同努力,徐治湾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成立“八巷九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通过“现金、房屋、土地、劳动力”四入股的方式解决起步资金问题和内生动能。该合作社的所有资金来源于湾内村民(以户为单位)及湾里走出的爱心人士,现金入股共138.5万元。


2016年5月28日,随着整旧如旧、再现乡愁的一期工程改造完工,徐治塆呈现出浓郁的古朴乡土村落风格,清新秀美,独具特色。八巷九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同时开业,当日吸引了2000多游人来参观。该村计划用三年时间,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最终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全面脱贫。


☆钟祥市客店镇明灯村



钟祥市客店镇明灯村地处大洪山南麓,近年来,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推行家庭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减量、因地制宜布景等模式,一个过去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到处烂泥巴的落后小山村,迅速转变为碧水长流、鸟语花香、乡愁浓郁的“四美”新村。 在建设初期,该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和户主大会,对全体村民广泛开展“重新认识自我,增强创建信心,明确创建方向”大教育,组织垃圾分类、庭院美化的小培训。


镇村两级坚持以小投入带动大参与,以奖补为手段,形成了党员带群众、小手牵大手的生动局面。小学生成了家庭环境卫生监督员,年纪大的人自愿当起了保洁员,年轻力壮的承担起创意设计、施工建设的主力军。


家庭污水处理系统,村里选择农户先行试建,成功后,组织各家各户实地参观。为尽量降低成本,在散居户推行“单建模式”,在集中居住区推行“联建模式”,镇里派专人技术指导,并实行以奖代补。目前该村污水处理系统基本已实现全覆盖。


明灯村走出了一条“投入少、可复制、能持续”的美丽乡村建设道路,启示人们:细微处也能提升品位;小投入也能彰显特色;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无穷。


☆洪湖市老湾回族乡珂里湾



珂里湾首先从党支部和党员入手,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寻找乡贤,发动群众。在一河两岸三村召开会议上百次,成立了由群众自发组织的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民事调解、饮食文化、民间手工艺、民风民俗等8个协会,由村民自己任会长。村内集体办事,群众义务出力,村里不用花一分钱,人人都是主人翁。


在老湾回族乡政府及珂里湾干部们的带动下,村民们齐心协力,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将珂里湾杨柳河五公里的河堤以及周边其他沟渠积淀了四五十年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使村庄环境干净整洁,面貌焕然一新。


珂里湾还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一河两岸三村90%的村民加入了该合作社,共295户,股金达220万元,形成了“政府指导、合作社主导、村民主体”的模式,在“以村民为主体,村民共建共享”的原则下,采取滚动投入、滚动发展的方式,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全员参与,全员受益。


☆乡村建设中的小故事


三个“不要一分钱”

红安县永佳河镇喻畈村大董家的村两委干部、各协会和理事会成员不要一分钱,全心全意为村民办事;群众不要一分钱,自觉自愿推倒村口有碍观瞻的茅厕、猪圈、牛棚;群众不要一分钱,自发参加清洁卫生和环境整治行动。红安县有关负责人总结说,他们以前花钱也没做到的事情,喻畈村用三个“不要一分钱”就解决了。


几十年没在一起劳动了

孝昌县王店镇磨山村樊家湾的村民们选出了4个清洁队长。每天队长们喊一声,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出来清扫垃圾。众多在外务工的群众也纷纷赶回来参加劳动,几个远在新疆打工的人回不来,主动出钱支持。看到整洁的环境,群众们感慨:几十年没有在一起劳动,现在感到浑身有干劲了。


“打洋工”的泥工队长回村了

46岁的徐汉文是新洲区邾城街巴徐村徐治湾有名的泥瓦匠,曾去印尼、巴基斯坦等地“打洋工”。现在他在村里的工地上当泥工队长。他家的车库才盖了一年多,花了两万多元钱,得知村里要规划果园,他毫不犹豫把车库拆掉了。


离家几十年 回乡做贡献

79岁的李碧堂老人出生在洪湖市老湾回族乡珂里湾,15岁就离开了家乡,进工厂当了工人。退休后,他颐养天年,但心里一直惦记着家乡。听说老家准备搞美丽乡村建设,他立刻决定回来,用自己精湛的木工手艺为家乡作贡献。


自己村里搞建设 先不谈钱

58岁的董华福是红安县永佳河镇喻畈村里的泥瓦匠,常年在武汉打工挣钱。听说村里在搞建设,他马上回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回来后,他没有跟村里谈价钱,他笑着说,回来不是为了挣钱,是为自己村做事。


政府支持 我们自己更要努力

洪湖市老湾回族乡珂里湾的王金梅今年70岁了,每天下田干活前,她都主动在村里捡垃圾做卫生。她说现在政府那么支持珂里湾搞美丽乡村建设,我们自己更要努力。老年人可能享受不了几年,但对子孙后代有好处,所以我干得很高兴。




乡侬,浓浓乡情,悠悠乡愁

你我携手,共筑美丽乡村!

在这里,让心皈依乡村田园;

在这里,见证中国乡村的力量;

在这里,让遥远的乡愁变得触手可摸。


搜索“乡侬”或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小编微信:Easy148

QQ群:531705427

投稿及工作邮箱:xchhr@sina.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